蕁麻疹的診斷不難,但要找出原因不容易!
治療有些人不吃藥就好,有些人反覆發作,困擾萬分!

也因如此,關於蕁麻疹的分類診斷及治療,早從1997年歐洲過敏及免疫學會( Europe Academy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, EAACI)就發表了第一篇準則(Physical urticaria: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),後續更有其他學會加入,分別在2006年及2009年陸續推出修正版的診斷及治療準則。而日本方面,皮膚科醫學會鑒於亞洲人種和歐美人士的不同,也在2005年發表第一篇日本方面的準則(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),並在2011年發表修正版本!

undefined

【蕁麻疹】診斷流程

蕁麻疹的分類,歐洲和日本仍有些不太一樣,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主要解釋可分為兩大項:

(1)不明原因或自發性(idiopathic or spontaneous)

(2)可找出原因(inducible factors)。


 

關於診斷,仍是以病史身體檢查為主,最好能藉此就診斷出蕁麻疹的分型(subtype),若是有相關的症狀需要進一步檢查時,或症狀反覆發作不易改善,又沒有辦法找出可疑原因時,可依據前者 – 病史(History Taking & PE)安排檢查。

所以有許多問題是在問診時醫師部分可以注意加以詢問,病人方面,也可以自己提供相關資訊給醫師,讓醫師多些方向考慮

 

A. 疾病本身

□發作時間   □頻率   □持續多久  □一天中好發時間   □ 週末   □假日   □旅行

B. 相關歷史

□家族史   □過敏史   □藥物史

C. 疾病史

□開刀   □胃腸疾病   □B/C肝炎   □精神疾病   □其他_____

D. 誘發因子 

□冷   □運動   □食物   □經期   □陽光   □游泳

E. 生活

□壓力   □熬夜   □抽菸   □喝酒


 

檢查方面兩大目標:

  1. 確立診斷:針對第一型過敏 (Type I Allergy)
  2. 找出原因:尤其是針對不明原因(idiopathic / spontaneous)

治療方面三大目標:

  1. 移除致病原因/惡化因子(cause / aggravating factors)
  2. 症狀治療及藥物治療的影響和疾病嚴重性要取得平衡
  3. 第一線仍以抗組織胺藥物為主,症狀無法改善,就開始使用第二線用藥。

 

undefined

這是歐洲方面治療準則中藥物建議流程,參考一下,只是在台灣民眾就醫習慣中,通常希望藥到病除,這樣的流程,就留待主治醫師和病患間的溝通,最重要的是病患能免於疾病纏身的困擾!

 


 

最後仍要抒發小小感想,其實不管是歐洲或是日本,對於蕁麻疹,尤其是慢性不明原因,仍是以病史和身體檢查為最主要診斷的方式及前提,但往往病人在門診中,會要求作檢查想知道 ”我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”,這時候反而需要花時間問病人很多問題,有時會要求病人作Allergy Diary Recording,就算是這樣,研究中仍有超過半數甚至2/3的人是找不出原因的,這時候就需要和醫師好好配合,尋找出最適合病人症狀改善又不影響生活的治療,最終目標就是 ”不治療,也沒症狀”。

 

但是病人常不想做基本工,有些甚至急性期就要求作檢查,現行Mast or Immuno CAP,也都是病患在病史中有相關因環境或食物誘發的狀況,進一步檢查才有幫助,要不然很多時候仍是…..白花錢!

undefined

 

最後,只有一句感想,這也是我常在門診中最常和病人說的:蕁麻疹,說簡單很簡單,實習醫師都會診斷;說難也很難,尤其是找原因 ,最後祝福大家都平平安安,健健康康!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allenvi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